另外,回顾《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甚至《功夫熊猫》系列等强调中国文化元素,又偏成人向的动画作品的成功经验,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戏是决定影片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在“快餐化消费”的时代,“特效+打戏”的组合是很多观众的最爱。“哪吒闹海”与“孙悟空降妖”、“白蛇斗法”等神话故事类似,为电影提供了“大战一场”的绝佳机会。 甚至不必过多宣传,观众在观影前就有了“看神仙大战”的预期。正因为如此,《哪吒》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目标观众。 当然,经验都是指向过去的,未来国产动画流行什么,还需要动画人去探索。《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品方之一,《大圣归来》的制作公司“十月文化”总裁刘伟就坦言,他们的创作团队内部论证的结论是,所谓的IP只是基础,核心还是好故事。所以十月文化在《大圣归来》后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纯原创的作品《深海》上。 明年《深海》的成败可能更能说明题材、类型、IP对动画电影市场表现的影响。国产动画不看缺陷,看优点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画风大胆,细节饱满,叙述流畅,想象力丰富,确实是国产动画的上乘之作。但实是求是地说,电影’媚俗’之态仍然生硬,只能说是中国动画电影特殊发展阶段的一部代表作而已。可喜可贺,但国产动画的成熟之路还是漫漫。” 应该说,这是对于《哪吒》非常中肯的评价。 不过,考虑到该片将国产动画的票房纪录一下子从不到10亿提升至40亿,说观众狂热地追捧《哪吒》都不为过。 著名影评人在magasa在点评《哪吒之魔童降世》时指出:“缺陷是有,但国产动画片主要不看缺陷,而是看优点多突出。”
《哪吒之魔童降世》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今年在国内上映的《玩具总动员4》、《千与千寻》等世界顶级动画作品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过往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画面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创意、故事方面也特点鲜明。 “笑点、泪点、燃点”这商业片百试百灵的“三板斧”《哪吒》都有用到,且节奏大致不乱。能做到这些,在国产动画中已算难能可贵。 面对“自己的孩子”,很多中国观众有一种单纯的自豪感,他们乐于褒奖《哪吒》的优点,宽宥它的缺点,乐于亲手将这部电影送上动画票房冠军的宝座。真金白银不会白花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让观众看到“国漫”明显的进步,除了创作者自身的努力,与中国动画产业整体的发展密不可分。 曾经的“国漫之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投资只有500万美元,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投资约1500万美元,也就是说达到了1亿人民币左右的投资规模。 虽然相比好莱坞动画大片6000万到7000万美元的入门级成本还有不小差距(很多一线动画电影的成本超过1亿美元,例如《冰雪奇缘》成本1.5亿美元,《玩具总动员3》成本甚至高达2亿美元),但《哪吒》的投资规模在国内已经算屈指可数。这也是《哪吒》精细、逼真的画面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合理推测,随着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断增加,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还会进一步提高。 “十月文化”总裁刘伟认为,《哪吒》的成功对国内动画产业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至少大家看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是很高的,从企业的角度讲,以后大家可能更敢于多花一些钱,雇更多更好的人才,最终把整个产业的高度提上去。
当然,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不光是靠钱堆出来的。 与国产真人电影经常与海外特效公司合作的情况不同,囿于成本,国产动画行业较少使用外国的动画制作团队,《哪吒》的所有制作环节几乎全部由中国动画人完成。也就是说,除了钱,国内动画公司的发展、动画人才的成长,同样是决定着国产动画水平的关键因素。 “十月文化”总裁刘伟认为,目前中国动画产业的主要问题有三点:1、人才基础不够;2、创作开发方法论缺失;3、制作体系化不过关。显然,这三点问题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易解决的。 国产动画电影想要真正跻身世界一流水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S: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