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半年,胸没大一圈,体重反掉两斤?
”——2024年5月,北京白领阿豪把健身房年卡挂闲鱼,导火索是私教一句“你吃得太少”。
当晚他把外卖鸡胸肉加到500 g,却刷到《运动医学》刚上线的论文:蛋白质一口气灌不如拆成两次吃,练后2小时内先乳清再鸡蛋,合成效率能抬23%。
阿豪试了两周,卧推终于破70 kg,他把闲鱼链接删了,配文就仨字:不卖了。
阿豪拎着20 kg哑铃在过道来回走,心率飙得比深蹲还狠,握力器直接报废。
NSCA说这叫“移动式全身电击”,睾酮飙得比硬拉再狠一截,平台期秒变上坡路。
晚上他戴上新买的WHOOP,发现深度睡眠不到90 min,第二天力量掉10%,室温调到19 ℃后深度段立马拉到1 h40 min,晨起静息心率降8次,他把截图甩进健身群:别傻熬8小时,盯深度才真回血。
有人回怼“基因不行白搭”,阿豪甩出另一张报告:FTO基因杂合子,碳水利用率比纯合子低40%,他把米饭降到每餐100 g,改吃红薯,体重三天涨0.3 kg,腰围没动。
群友沉默,只剩一排“”。
练、吃、睡、基因,一环掉链子就白流汗水。
阿豪现在把哑铃放床头,每天走的都是自己的“农夫大道”。
——“早说嘛,拆蛋白+拎哑铃+盯深睡,比盲练香多了,基因报告已下单,坐等再涨10 kg。
”
PS: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