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2025-10-20 5 网站编辑


引子:北京城下竟藏着完整的汉代县城?

你以为北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元明清?

通州考古的最新发现,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2016年,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人员在通州潞城镇发掘出一座完整的汉代县城遗址——路县故城。

这里不仅有着35万平方米的城墙基址、30米宽的护城河,还发现了1146座战国至明清墓葬,出土文物上万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第1张

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座唐代墓志明确记载“葬于古潞城南一里”,与遗址位置完全吻合。

这座沉睡两千年的古城,正是今天“通州”地名的源头,也是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有力见证。


方正古城:35万平方米的汉代县城完整现身”

通过大规模考古勘探与发掘,汉代路县故城的完整布局重见天日:

城墙保存完好:平面近方形,四面城墙长度在555-606米之间,墙基宽达18米,残高最高2.5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第2张

护城河系统:城墙外25-30米处发现宽约30米的城壕遗存,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千年道路叠压:城内北部清理出从汉代、辽金到明清的三层道路,直观展现“一脉相承”的城市史;

供排水设施:发现两条南北向沟渠,与城壕连通,构成古代城市的“生命线”。

据《汉书》《水经注》记载,这里正是西汉初年设置的路县治所,王莽时改称通路亭,东汉始称“潞县”,“通州”之名正源于此。


1146座墓葬:环绕古城的‘地下通史’”

以路县故城为中心,在2公里半径内发现大量古代墓葬,堪称一部埋藏在地下的“北京编年史”: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第3张

战国-西汉墓:163座,多为土坑墓,见证燕蓟地区的早期开发;

东汉-魏晋墓:724座,数量最多,砖室墓形制多样,其中双墓道八室墓规模宏大,显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等级分化;

唐代墓:89座,其中837年的艾演墓出土墓志,明确记载葬于“古潞城南一里”,为城址定位提供文字实证;

辽金元明清墓:延续至近代,形成完整的年代序列。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第4张

这些墓葬与城址互为印证,构建起从战国到明清的连续历史链条。


原址保护:北京首个汉代遗址公园的诞生”

鉴于路县故城的重大价值,北京市政府于2017年1月作出历史性决定:

全址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完整保留35万平方米城址区域;

建设遗址公园:配套设立博物馆,打造集保护、展示、教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开创先例:这是北京首个在城市基建考古中完整保护并建立公园的大遗址,为全国考古文物保护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第5张

这一决策不仅守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让两千年的历史得以“活”在当代北京的城市肌理中。


结论:路县故城——北京历史起点的实物见证

路县故城的发掘与保护,具有三重深远意义:

第一,它以完整的城址布局和丰富的墓葬群,实证了北京地区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将北京的城市源头向前推进

第二,它作为汉代北方县城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帝国基层治理、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第三,它开创了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共赢的“北京模式”,彰显了现代都市对历史文明的尊重与传承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潞城镇挖出汉代县城!还原2000年前京津冀 第6张

从汉代路县到今日通州,从古城墙到副中心,这条路穿越了两千年时光,连接着北京的过去与未来。

路县故城,这座重见天日的汉代古城,正以其沉默的城墙,诉说着北京最深层的城市记忆。

#考古##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PS: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标签: # 城市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

https://s.click.taobao.com/yLhCK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