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变脸”快得像翻书
一纸340亿美元的大单,几句“零关税”的承诺,两个中国多年深交的朋友,转身投向了特朗普。
从越南到印尼,从纺织品到镍矿,从钢铁到支付系统,中国正目睹着周边友国在关税压力下“倒戈”。
6月,越南刚刚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7月6日,金砖峰会发布联合声明,隐晦批评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
特朗普立刻回应:“任何支持金砖反美政策的国家,加征10%关税。”
7月2日,越南率先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成为东南亚“倒戈链”上的第一环。
这份协议内容是美国产品进入越南市场零关税,而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则被统一征收20%关税。
美越新协议中还有一项关键条款:凡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一律征收40%关税。
关税战以来,大量中国产品通过越南进行轻加工或包装后出口美国,以避开高额关税。
“反转运机制”一旦在东南亚普遍落地,中国的“南向出口通道”将受到制度性压制。
这项条款看似针对“全球”,实则针对中国。
7月7日,越南财政部宣布,对中国部分热轧钢产品征收23.1%至27.83%的临时反倾销税,执行期为五年。
等到美国看到声明时,措施已经生效。
因为就在此前4天,越南刚刚与美国签署协议。为了避免被特朗普误会立场不明,越南选择在关键时刻对中国产品“出手”。
五年期限打破了东南亚国家以往对华反倾销平均2-3年的惯例。
越南是在赶着向美国示好。
特朗普此前计划对柬商品征收49%的对等关税,为东南亚国家中最高。
柬埔寨对美依赖严重。
2024年,柬埔寨出口总额为262亿美元,其中接近40%销往美国,主要集中在纺织、鞋类与轻工制造。
一旦关税落地,将直接重创柬国内就业市场。
7月4日,柬埔寨政府宣布与美国谈判达成共识,将在数日内联合发布关税协议声明。
柬副首相孙占托与美国贸易代表助理萨拉·埃勒曼线上磋商后迅速敲定协议草案。
细节没有公开,为了减轻纺织业等支柱产业受到的影响,柬埔寨可能在扩大进口美国产品做出了妥协。
小国夹缝中求生,面子可以不要,市场不能断粮。
7月5日,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宣布,印尼即将与美国签署一份总额达34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
这份协议远非传统意义的采购清单,而是覆盖了关键矿产、能源、防务、农业、金融支付系统等多个战略板块。
印尼不仅承诺对1700多种美国产品实施接近零关税,还将大量采购美小麦,计划从2026年起每年进口100万吨以上。
印尼拥有全球最大镍矿储量。
镍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美国在新能源链条上被中国“卡脖子”。
印尼主动提出,给予美企在镍矿采购上的优先权,并放宽外资持股限制。
这不仅是帮助美国绕开中国资源控制,更是印尼试图通过资源换取技术,挤进美国主导的新能源和半导体供应链。
印尼能源部消息称,未来五年,印尼将逐步提升美国产LNG(液化天然气)在进口结构中的占比。
目标是提升至30%以上。
目前印尼的LNG供应来源以卡塔尔、澳大利亚为主,也有部分来自中国相关企业。
一旦美国天然气份额提高,不仅改变印尼进口依赖,也间接打击中国在区域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这是一盘能源围棋,印尼落子,美国受益,中国则被“边缘化”。
印尼的开放不止于商品贸易,协议中还包含两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领域:防务与金融。
国防合作方面,印尼计划扩大从美国引进装备的清单。
美媒披露,印尼正考虑采购F-15EX战机、P-8A反潜机,并在本地设立维修服务中心。
意味着印尼将在印太安全格局中与美绑定的更多。
印尼还承诺将在国家支付网关(NPG)系统中开放对美企的准入。
对美国金融服务商如Visa、PayPal“全面放行”,是印尼在金融主权上的巨大妥协。
从越南到柬埔寨,再到印尼,美国在7月9日关税大限前收获颇丰。
越南签下了20%关税+零关税开放协议,柬埔寨火速仿效,印尼则一口气送上340亿美元订单,另附资源、金融、军工等一整套组合拳。
特朗普:要么交钱,要么加税,要么选边。
越南、柬埔寨、印尼的让步并不意味着背叛,也是无奈之举。
越南、柬埔寨、印尼的“倒戈”是美国施压战略的真实反馈。
美国捞到了资源、市场、制度主导权。
而这些国家,换来的是短期豁免与市场存续。
PS: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