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陈琦)近日,由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的“心育未来: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研讨会暨人大附中昌平学校心育节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开场,用“游戏化+场景化”打造四大体验空间。艺术疗愈区通过绘画疏导情绪;压力释放区以“动态减压矩阵”转化负面情绪;认知训练区设多样游戏提升专注力。人民网“自在”心理疏导大模型在英格玛机器人技术支持下,通过机器人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展现科技赋能心育的创新应用。
在领航者说环节,来自昌平区四位不同学段领航者围绕“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贯通实践与探索”展开深入思辨。幼儿园阶段提出 “有限自主” 的理念,借助区角游戏培养情绪表达能力;小学段秉持 “成长发现者” 视角,依托“夸夸墙”“家校手账” 构建积极心理支持链;初中段着眼于“幸福心理素养”,提议家庭突破单一评价模式,利用“情绪会议” 工具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总结出“心育五原则”,即小学教育需包容等待;相信学生潜力无限;教育应顺势陪伴而非纠错;重视体育的解压价值;问题处理先观察后评判,为跨学段衔接提供实操路径。
在教学展示环节,四节研究课展现分层培养策略。小学段的《“慧眼”识 “新”友》,借助情境模拟让学生掌握社交密码;《玩笑红绿灯-让“幽默”不闯红灯》运用色彩认知法,助力学生构建起情绪管理模型。初中段的《探寻烦恼之外》,以“情绪坐标轴” 为工具帮助学生转化压力;《寻找名字中的能量》结合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深化自我认同。
会上,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副院长沈彩霞提出三项发展建议:一是推行全员心育,营造接纳型校园文化;二是提升教师心理胜任力,构建教师赋能机制;三是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家校社协同,以疏导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力。
PS: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标签: # 教育
评论列表 (0条)